法槌敲醒叔侄情(巡回审判司法为民)
法槌敲醒叔侄情(巡回审判司法为民)
1巡回审判庭审现场
2现场旁听群众
3放下农活赶来旁听的村民
4主审法官查看现场情况
5法官指导当事人钉起界桩
6法官认真倾听村干部意见
2014年4月1日上午8:45,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,英山县温泉人民法庭巡回审判庭在红山镇河东村正式开庭。今天开庭审理的是原告阮某诉被告阮炳某健康权纠纷一案。原、被告既是邻里又是叔侄,两家人为了门前的余基空坪争闹了十几年,经过村集体、镇政府数次协调,均无法达成一致意见。
2013年8月30日,因为原告阮某倒土填路基推倒被告的摩托车而导致原、被告之间矛盾进一步升级,最终发生流血事件。被告阮炳某用小板凳将原告阮某头部打伤,导致阮某住院十九天。2014年3月4日,原告阮某将其叔父阮炳某告上法庭,要求被告阮炳某赔偿其医疗费、护理费、误工费、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合计一万余元。
鉴于原、被告的叔侄关系,也为了更好的化解矛盾,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,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我院温泉人民法庭选择把法庭开在了河东村。庭审过程中,法官认真倾听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,了解到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,主要是因为门前的余基空坪界定不清,双方当事人为这几平方米的土地各执一词,一时之间矛盾难以调和。法官当庭讲述了 “六尺巷”和曾国藩教育子女的故事,极力消除双方当事人间的隔阂,使双方当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同意进行调解。在承办法官苦口婆心的疏导和村干部的协助下,终于使双方摈弃前嫌,达成了调解协议。当双方当事人在自己门外的余基空坪上钉下木桩作为分界线,我们一行人都如释重负,因为我们清楚,双方之间的十年恩怨终于一朝泯灭了,我们驱车数十里化解矛盾的目的终于也达到了。
至此,这起健康权纠纷终于成功化解,双方之间握手言和。这次庭审过程也让旁听群众得到启发,受到教育,真正实现了审理一案,教育一片的目的。